手机银行

全部网点 | 咨询投诉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欢迎来到贵阳农商银行,本网站支持IPv6

共话农商丨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贵阳农商银行 http://www.gynsh.com | 发布日期:2022-01-13 05:59 | 来源:党群工作部

字号:[ ] 【打印本页】

文/授信管理部 戴丽娜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时,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早在2020年12月,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在贵阳举行,会议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贵州省金融机构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有责任肩负起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贵州省金融机构始终贯彻落实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逐步调整信贷结构,对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时期,全省贷款余额实现万亿元到三万亿元的跨越式发展,累计新增贷款1.72万亿元,增量约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

进入新时期,省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把助力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现就金融支持我省及贵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金融服务,坚定不移支持新型工业化

各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目标,大力支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产业园区、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大数据科技创新城建设,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是针对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量身定做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在利率优惠、资金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实工业企业直通车服务。二是针对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工业企业,金融机构可探索开展“可转贷”业务,通过“银行债权+股权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助力企业孵化成长。三是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依托工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开展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各种形式的产业链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四是充分运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与核心企业合作,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统一授信,降低企业分散沟通成本,提升融资获得率及产业集群融资配套度。五是对融资总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大项目、大企业,运用“贷款+投资+债券+融资租赁+证券投资+N”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金融服务。

二、下沉服务重心,坚定不移支持农业现代化

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应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助推农业现代化。一是可按照种植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加工工厂化的思路,依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专业合作社贷款等,支持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二是推广“农业按揭”模式,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标准高、投入大的特点,农民参与现代农业项目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下,金融机构可给予农户长期“农业按揭”贷款,一方面减少农户资金投入压力,另一方面使得龙头企业快速回笼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开展新项目建设,进而形成拉动经济的乘数效应。三是积极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圈舍、活体畜禽抵押、土地经营承包权、农户宅基地、集体用地等为标的的抵押贷款。四是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农产品溯源技术,创新数字金融产品、变革金融供给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如我行依托物联网技术、红外传感技术建设的“生态牧业金融科技平台”,该平台以科技金融为支撑,突破传统金融业务担保壁垒,创新以“生物活体资产抵押+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监管”担保模式,研发生态牧业供应链金融平台肉牛养殖贷款。同时与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开发了“生态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该监测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够监测牛只“在不在”,还能够反馈牛养得“好不好”,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改良建议,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收益,为传统的肉牛养殖赋能。五是加强与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合理确定风险限额和授信额度,并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及更好的金融服务。六是实施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和农民抗风险能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分担了银行机构信贷业务经营风险,使得银行机构敢贷、愿贷。

三、优化信贷结构,坚定不移支持新型城镇化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省传统流动就业模式将逐渐转变固定就业模式,未来农村居民进城将带来居住、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大量投入,金融支持对城镇化开展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支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信贷导向,引导城镇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禀赋优势的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化发展;金融支持农民向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换,包括引导城镇强化市场功能和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交通运输、商贸旅游、邮电通讯、卫生体育、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为促进居民自主创业和就业提供金融服务,使居民能真正在城市扎下根。二是构建直接融资体系,实现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转变。可考虑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创新,运用私募股权机制和各类民间资金转化平台,把社会资金调动起来,让更多的信贷资金配置到私营机构,投向实体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加大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力度,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相比,开发性金融其在目标、功能、效率等方面都更加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将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四、引导信贷投向,坚定不移支持旅游产业化

作为西南地区山地与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我省有着发展旅游行业的先天资源禀赋优势。随着县县通高速,加持高铁时代及所有市州通航机场全覆盖,大交通建设为我省大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金融机构应紧抓全省旅游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支持旅游发展和金融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服务模式、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带动贫困群众创收、增收和就业。一是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目前全球疫情形式严峻,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对于文化旅游企业,金融该机构应视同其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执行好疫情相关政策,助力文化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融资业务。三是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推进“银行+旅游+N”模式,金融机构可联合政府基金、各类融资平台、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等资金参与文旅开发项目建设及特色旅游商品企业运营,加大对文旅企业支持力度。对于优质文旅企业可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降低财务成本。四是大力推动特色旅游建设,如可以针对青岩古镇、乌当醉美偏坡、好花红乡村旅游区等特色旅游景区推广“整村授信”模式,通过“运营公司+农户+景点”模式为旅游相关配套经营农户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支持乡村旅游建设。

五、加强政策引导,坚定不移支持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金融机构明确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该战略,加快健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一是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设立乡村振兴部,完善专业化工作机制,从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贷款定价、内部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信用信息服务,提高农村地区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创新信贷产品,服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与精准扶贫等领域。可结合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创新信贷产品。如我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开发了“美丽乡村贷”、“田园综合体贷”等十大乡特系列信贷产品。四是优化授信流程,针对乡村振兴类项目的多样性及非传统性,金融机构在信贷准入、评级授信等环节,对不同的项目结合实际设计灵活的、个性化授信方案,提高金融支持的可获得性及便利性。

六、政府及监管机构配套金融措施建议

(一)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及金融机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政策沟通交流与宣传,促进产业政策、重点项目、金融政策、金融产品等信息的交流共享。同时,可对重点企业建立“白名单”,提高金融机构对接针对性及效率。

(二)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对于参与“四化”、“乡村振兴”建设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可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合意贷款规模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在相关新金融业务开办、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三)提高贷款监管容忍度。在金融机构尽职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可适当提高对金融机构参与“四化”、“乡村振兴”形成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加大对“四化”、“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可以考虑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及民间融资将更多资源投向“四化”、“乡村振兴”,为金融支持“四化”、“乡村振兴”推进提速。

(五)大力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直播行业越演越烈的当前,政府部门可主导开展直播助农,将政府、银行、社区、企业、三农等多方融合起来,培养正能量助农主播,通过直播新模式、新技术打通销售、宣传通路,为融资企业销售、推广特色农旅游产品,促进融资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发展,同时带动上游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农商财富》

编辑:超超 | 复核:刘凌 | 审核:廖满琴

 

上一篇:农商家园 | 诗歌呢喃... 下一篇:【农商家园】散文芬芳...

安全快捷的服务专区选择理财 躺着赚钱不操心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北路会展商务区TB-1贵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楼

邮编:550081   网址:http://www.gynsh.com

版权所有:贵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黔ICP备12002763号-1

52011502000209号